2013年2月12日 星期二

曼波魚專輯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特別介紹波魚,台灣翻譯成:翻車魚
           以下資料出自wikipedia照片是我拍攝自八景島 ,是為了上篇文章做補充說明。
      請按此:公共電視我們的島一遇見曼波魚
      請按此:曼波魚的故鄉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 翻車魚學名Mola mola),又稱翻車魨曼波魚頭魚。分布於全世界溫帶及熱帶海區,包括南海東海等海域,屬於大型大洋性魚類。其常棲息於各熱帶和亞熱帶海洋以及也見於溫帶或寒帶海洋。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地中海。

   地區稱海洋太陽魚西班牙月魚閩南語魚粿(ㄏㄧˊㄍㄨㄟˋ)。翻車魚的學名叫做mola mola,意思是「磨子」。而翻車魚英文為 ocean sunfish,則可能與牠會上浮側翻,在海上做日光浴的習性有關,因此又有人叫牠「太陽魚」。另外,其日文為「マンボウ」,也就是現在台灣將它定名的「曼波魚」。而在台灣,翻車魚又稱干貝魚,閩南語稱「魚過」,因為它嗜食水母,所以又有蜇魚或蜇魴之稱。

    曼波魚在台灣最初叫做翻車魚,漁民常常看見牠翻躺在水面如在作日光浴而以「翻車」的名字來形容牠,2002年花蓮漁業單位結合觀光單位為促銷翻車魚漁產,舉辦了一場「翻車魚盛宴」活動,後來之又因為「翻車」名被認為不吉利(吃了恐怕發生翻車意外),所以漁業單位再舉辦一場「為翻車魚更名、徵名」活動,由民眾票選。最後「曼波魚」這個名稱最高票當選

     魚過:因魚形似一般魚體斷了後尾部半截,討海人直呼為「魚截」(「截」閩南語發音似「過」ㄍㄨㄟ、)

魚粿:每當漁民抓起牠,那圓圓柔軟的身軀像極了一大塊攤在甲板上的紅龜粿
1910年太陽魚號(sunfish)補捉到重達3500磅的翻車魚。

月魚:喜歡側身躺在海面之上,在夜間發出微微光芒,於是法國人叫牠「月光魚」

太陽魚:喜歡側身躺在海面之上,在白天讓陽光照耀,好像是海中的『太陽』

游泳的頭:尾巴短小,卻有著圓圓扁扁的龐大身軀,以及大大的眼和嘟起的嘴,可愛的模樣像一個卡通人頭,於是德國人稱牠「游泳的頭」

曼波魚:在海中游泳時,好像在跳曼波舞一樣有趣,於是日本人稱為(曼波)。

    體型外觀呈橢圓扁平狀,身型偏短而兩側肥厚,頭小、嘴小,尾鰭也退化無尾柄,很短;沒有腹鰭,但背鰭臀鰭發達,且相對較高;體側呈灰褐色、腹側則呈銀灰色,翻車魚看上去就好像被人用刀切去了一半一樣,因此其普通名稱也叫頭魚。另外翻車魚有其保護眼睛的肌肉,有著像眼臉般閉合眼睛的保護用。

     翻車魚主要是靠背鰭及臀鰭擺動來前進,所以游泳技術不佳且速度緩慢,很容易被定置漁網捕獲。牠生活在熱帶海洋中,身體周圍常常附著許多發光動物,它一游動,身上的發光動物便會發出亮光,遠看就像一輪明月,故又有「月亮魚」之美名。翻車魚這種頭重腳輕的體型很適宜潛水,它常常潛到深海捕捉深海魚蝦為食。「在海洋中表層生活的牠們,竟可以下潛到600公尺以下的深海,有時一天多達二十次,猜測可能去找東西吃。」

     根據慈濟大學張永州教授的推測,曼波魚之所以會喜歡平躺在海面上可能有三種原因:
  1. 利用太陽的熱度,殺死 寄生蟲。就好像曬棉被一般
  2. 曬太陽,能夠增加腸胃蠕動,促進消化
  3. 平躺在海面上,能夠吸引海鳥過來啄食牠身上的寄生蟲
    研究指出,翻車魚身上至少有著50個屬的寄生蟲,讓翻車魚的身體就像個漂浮的自助餐檯﹔而這些寄生蟲除了寄生在上頭為翻車魚帶來各式各樣色彩外,也讓翻車魚皮膚變得相當粗糙會刮人。

    翻車魚身形笨拙,常常被海洋中其他魚類、海獸吃掉。而它不致於滅絕的原因是其所具有強大的生殖力,一條雌魚一次可產三億個卵,在海洋中堪稱是最會生產的魚類。但存活只有百萬分之一的機會。
     我看過台灣電視,來自花蓮的報導,花蓮外海定置漁場曾捕獲一尾曼波魚,它重達133公斤,約170公分長,相當於一個大人的高度,此魚最珍貴在於它的腸子,好吃又脆,長達680公分,等於是它身長的四倍,全身只有皮不能吃,而且皮很厚,很粗超又銳利,能切割紙張,料理達人居然還能開發出曼波魚果汁,與含膠原蛋白的曼波魚冰棒,真是厲害啊!



曼波魚正面照。


 

魚飼料放置魚嘴前約10公分處,魚就自動吸食。
      




日本鴨川的曼波魚,一樣的曼波魚,不一樣的長相。



      
曼波魚的餵食秀依序是不同的角度拍攝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