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天的花,以秋菊為主,所以我當然不能免俗的來東京也要賞秋菊囉!
秋天的菊花,幾乎到處都是,但是我就以我所居在地東京為主。我去了兩個地方一池上的的梅園與本門寺。
梅園既然叫梅園,當然是種植梅樹為主,但是它也開放賞菊花,因為菊花的根淺,屬於小盆栽種植,所以方便搬遷,因此梅園內就有不多的菊花盆栽,有大朵的紅黃紫等色花,也有極小的盆栽,開出來的花,像天上的小星星那麼小。因為它的菊花少,又需要門票一百元,所以它們就會送給參觀民眾一小菊花盆栽。
在梅園賞秋菊,一下子就逛玩了,但是我發現了一大發現:就是外國人認為秋天楓葉會變紅葉,以為紅葉只有楓葉,在賞園內的花草,原來((很多綠葉都會變成紅葉)),只是一棵樹上,有綠葉,也有黃葉,也有紅葉,三種層次的美,我猜想應該是綠葉經秋天的霜寒考驗後,由綠漸轉成黃,最後變成紅葉,再凋落。這不免讓我聯想起多年前的一首校園民歌,歌曲中正是反映了大自然在秋天的轉變過程。
請按此:( 校園民歌 楊芳儀-徐曉菁主唱 秋蟬)。
參觀完梅園,隔天再去本門寺散步,發現本門寺有東京菊友會展出更多的菊花。
我也帶著相機,邊參觀邊拍照,也盯著整理菊花的工作人員,看她如何整理菊花,原來隨著菊花的 一天天長高,幫菊花固定的支架也要隨著調整,尤其是花朵的下方的圓形托盤也要調高,讓美麗又大的花朵才有得支撐。
隨後我又發現:日本人對外國人很有戒心,個性拘謹。但是在展示它們的興趣方面,卻不分中外,可以對外國的陌生人侃侃而談,仿佛要炫耀他的興趣專長,或是要與你分享,如畫畫寫生的婦人拿著他的寫生照片一直 對我說明,這次的中年婦人也是,她看我看她展示的菊花得獎照片有興趣的樣子,也一直從包包中拿出照片給我看,並滔滔不絕的說明,可惜我一句話都不會回應。
秋天的菊花,幾乎到處都是,但是我就以我所居在地東京為主。我去了兩個地方一池上的的梅園與本門寺。
梅園既然叫梅園,當然是種植梅樹為主,但是它也開放賞菊花,因為菊花的根淺,屬於小盆栽種植,所以方便搬遷,因此梅園內就有不多的菊花盆栽,有大朵的紅黃紫等色花,也有極小的盆栽,開出來的花,像天上的小星星那麼小。因為它的菊花少,又需要門票一百元,所以它們就會送給參觀民眾一小菊花盆栽。
在梅園賞秋菊,一下子就逛玩了,但是我發現了一大發現:就是外國人認為秋天楓葉會變紅葉,以為紅葉只有楓葉,在賞園內的花草,原來((很多綠葉都會變成紅葉)),只是一棵樹上,有綠葉,也有黃葉,也有紅葉,三種層次的美,我猜想應該是綠葉經秋天的霜寒考驗後,由綠漸轉成黃,最後變成紅葉,再凋落。這不免讓我聯想起多年前的一首校園民歌,歌曲中正是反映了大自然在秋天的轉變過程。
請按此:( 校園民歌 楊芳儀-徐曉菁主唱 秋蟬)。
參觀完梅園,隔天再去本門寺散步,發現本門寺有東京菊友會展出更多的菊花。
我也帶著相機,邊參觀邊拍照,也盯著整理菊花的工作人員,看她如何整理菊花,原來隨著菊花的 一天天長高,幫菊花固定的支架也要隨著調整,尤其是花朵的下方的圓形托盤也要調高,讓美麗又大的花朵才有得支撐。
隨後我又發現:日本人對外國人很有戒心,個性拘謹。但是在展示它們的興趣方面,卻不分中外,可以對外國的陌生人侃侃而談,仿佛要炫耀他的興趣專長,或是要與你分享,如畫畫寫生的婦人拿著他的寫生照片一直 對我說明,這次的中年婦人也是,她看我看她展示的菊花得獎照片有興趣的樣子,也一直從包包中拿出照片給我看,並滔滔不絕的說明,可惜我一句話都不會回應。
樹上的葉子已經在由(綠)轉(橙紅)了。 |
池上的梅園內, 小葉子也不甘示弱,紛紛批上艷麗的耀紅。 |
秋蟬把樹上的綠葉漸漸的變黃了。 |
新生的小楓葉上有黃紅的漸層美。 |
整棵楓葉都是黃澄澄一片。 |
本門寺的櫻花樹,葉子不但有破洞,而且也染黃了。 |
金黃富貴相的黃菊花。 |
比較纖細苗條的黃菊花。 |
還有更小巧的叢菊。 |
淡粉紫色又飽滿的菊花。 |
每朵菊花必須有花架支撐著。 |
這菊花有兩色的漸層次美。 |
白裡透黃,又飽滿得井然有序。 |
小資美女型的菊花。 |
這朵又太單薄了。 沒多少花瓣來推擠,更可以放心的大張旗鼓了。 |
台灣沒看過的細條型菊花。 |
又是黃紅兩色菊。 |
跟上面的富貴相菊花比起來,不知各位喜歡哪一種? |
小而美的亮紅菊。 |
除了大朵的,還有這種喜歡熱鬧的小菊花。 |
更有桌上型的小盆栽菊。 |
大家排排站,來個爭奇鬥艷。 |
物與類聚。 |
等著大家來品頭論足一番。 |
梅園贈送的小菊花。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