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5日 星期五

清明時節雨紛紛


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  《清明》(唐)杜牧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借問酒家何處有?牧童遙指杏花村。

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請按此: 好歌欣賞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請按此:小放牛
          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請按此:清明節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請按此:二十四節氣01清明

       杏花村︰杏花深處的村莊。今在安徽貴池秀山門外。受本詩影響,后人多用“杏花村”作酒店名。

        本詩大意是清明時節,本該家人團聚,可是 清明節這天細雨紛紛,對於冒雨趕路遠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,不禁心情迷亂淒涼,難以平靜,行人苦中無奈的向人詢問,酒家那裡有?好在,路旁有位可愛不識愁滋味的牧童,他的手指輕輕一指,遠遠地指了指杏花村,讓他找到了解脫的方式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《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》─高啟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滿衣血淚與塵埃,亂後還鄉亦可哀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風雨梨花寒食過,幾家墳上子孫來?

         全身衣服都沾滿了血淚和塵埃,儘管現在戰亂結束了,但是回到故鄉也還會感到悲哀。在風雨中,梨花落盡了,寒食節也過去了,清明掃墓的時候,有幾戶人家的墳墓還會有後人來祭拜呢。(因為他們的後人在戰亂中死去了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 《清明》─高翥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南北山頭多墓田,清明祭掃各紛然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紙灰飛作白蝴蝶,淚血染成紅杜鵑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日落狐狸眠塚上,夜歸兒女笑燈前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人生有酒須當醉,一滴何曾到九泉。
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清明這一天,南山北山到處都是忙於上墳祭掃的人群。焚燒的紙灰像白色的蝴蝶到處飛舞,淒慘地哭泣,如同杜鵑鳥哀啼時要吐出血來一般。黃昏時,靜寂的墳場一片荒涼,獨有狐狸躺在墳上睡覺,夜晚,上墳歸來的兒女們在燈前歡聲笑語。因此,人活著時有酒就應當飲,有福就應該享。人死之後,兒女們到墳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過陰間呢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 4清明 【宋】黃庭堅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佳節清明桃李笑,野田荒塚只生愁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 雷驚天地龍蛇蟄,雨足郊原草木柔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人乞祭余驕妾婦,士甘焚死不公候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 賢愚千載知誰是,滿眼蓬蒿共一丘。
     
        與蘇東坡齊名的宋代詩人黃庭堅留下這首《清明》詩,以對比的方式,描寫了人們矛盾的思想和情懷。一方面喜見桃花李花爭姘開放,另一方面卻見到荒塚纍纍,不免跌入生與死的愁緒當中。春雷響起,龍蛇聞聲紛紛藏伏;而春雨及時,草木卻又柔嫩新綠。這時,讓人想起孟子所悲嘆的齊人故事,丈夫外出求乞祭餘的酒肉,回家還向妻妾炫耀一番;而廉潔的晉國志士介之推,寧可被火燒死於棉山也不受取公侯官位。這兩人一賢一愚,事隔千年,還不知哪一個是對的;如今放眼看去,蓬蒿滿目,還不是共處黃土一坵。說來真是令人惆悵,令人感慨啊!

        Δ掛紙的故事與習俗:
    相傳唐高祖在未得意時,流落他鄉,久未回家省親,直至被封為唐公時,始返鄉。惜母親己去世多年,葬於南山亂葬岡中,高祖遍尋南山,始終未找到母親的墳墓乃將紙錢撕成帛迎風散去,並默禱,求母親倘若有知,能納其帛。祝禱完畢,忽見一張帛紙飄掛在一座土墳上很大的風也吹不去,高祖因此找到母親的墳墓。後世乃以在墳墓上的掛紙帛,作為上墳的標誌「紙」,在台灣俗稱為做「壓墓紙」。
       
     「壓墓紙」:即整除墳上雜草後,把五色長條形墓紙(即紙錢)用小石或土壓在墳上四周取古人掛錢之遺意,稱為「掛紙」。壓完以後,先拜后土守護墳墓的土地神)祭拜后土用「干茶」(碗中只放茶葉),再以米糕、發粿、餅乾、水果等簡單的祭品拜墓,。俗信「掛紙」可使祖先靈魂得到安息,也可給家人帶來好運沒有墓紙的墳墓,表示已沒有子孫來祭拜,隨時有被人毀掉之虞。
  
       會拜完了后土要燒刈金,墓則燒銀紙,成灰後灑上酒,最後放鞭炮,最近由於墓地共用,所以產生許多限制,當小孩聽到鞭炮聲時,紛紛跑來,接受麵粿或紅龜粿,如果不給他們的話,他們會在墓上塗牛糞或泥土,所以一定要先和他們約法三章,給錢也是可以。

       培墓,民間清明節掃墓可分成兩種儀式,即「掛紙」及「培墓」。「培墓」也就是「掃墓」,又叫墓祭、祭掃或上墳,就是修墓祭拜

        俗信新墳三年(第一年清明前一日、第二年清明節、第三年清明後一日)內要隆重祭墳、祭墓,稱為「培墓」。即掛紙前要除草、添新土、補草皮塗墓碑(即碑文糢糊者,塗上金漆或紅漆),把墓園整理得煥然一新;掛紙後,先拜后土,後拜墓,供品有五牲(豬頭、鴨蛋等)、十二碗(菜類食品,如韭、甜豆、甜芋等)及發粿、麵粿、紅龜粿、水果等、;拜后土時,可以茶碗內放些茶葉,謂之「乾茶」;拜墓時,婦女們應蹲在墓前哀號慟哭一番;祭拜後,先給后土燒刈金,再於墓旁金爐燒銀紙;燒完後,在紙灰旁倒酒畫個圈,謂之「奠酒」;最後燃放鞭炮,培墓完畢。於收拾供品時,再把雞鴨蛋殼芋仔剝皮撒在墓上,以為新陳代謝、送舊迎新之吉兆。
  
        這時守候在旁的小孩,一聽到鞭炮聲,會圍攏上來乞討食物,主人家一一給予粿類,若不夠分時,再給予一些小錢,以示祖先德澤,遺愛人間,謂之「印墓粿」,說這也是怕在墓地遊蕩的小孩,在墳墓上惡作劇的緣故。
  
       除三年新墳外,家有喜事(如娶媳、添丁等)亦要培墓,供品用五牲或三牲皆可。有人另以小紅燈懸在墓,祭畢後攜回,取其添丁(台語「丁」與台語「燈」音同)之意。

       昨天4/4日是今年2013年的清明節,參見中國農曆的24節氣那篇,我不免俗的寫下應景文章,讓更多年輕人知道有關清明節的一些典故。

       昨天晚上七點多來洗足池 ,看到日本的新入社會員在夜櫻下聚會,新社員先到,準備吃喝的東西齊全後,等長官來到,再鞠躬歡迎長官蒞臨,一陣寒暄交換名片後,全體人員站起來舉起啤酒杯,大聲喊乾杯,日文乾杯,不是臺灣人說的乾杯,全部喝完,而是喝個意思而已,最後再坐下來開始聊天吃東西了。

      昨天晚上,應該說今天早上,長女四點半才下班到家,而且是坐了加乘五仟元日幣的清晨計程車到家的,她還是他們的組員最早下班的,日本人的工作真是拼,狠狠的超級辛苦啊!
四月一日新入社會員,
於洗足池邊,夜間櫻花樹下,
每人皆穿白襯衫黑色套裝準備迎接長官到來。


左邊是長官,右邊組員鞠躬歡迎長官蒞臨

全體社員舉起啤酒杯喊乾杯後
開始今晚的聚會迎新活動



純潔無暇的桃花開得多麼燦爛。

桃花含苞尚未大開情形。



洗足池的桃樹。日文叫もも。


     
      

2 則留言:

  1. 請問文頭的照片可以分享張貼在網頁或報紙上嗎?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我也是在網路上抓取的,所有權不在我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