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中國的詩,我稍微介紹一下。
崔護的這首詩,叫做七言絕句,,每句七個字,叫做七言,言代表字,
共有四句,叫做絕句,若是八句,就叫律詩。
124句的句尾要押韻,如124句尾的(中,紅, 風),三個字都是同樣的ㄥ韻,所以很好記住。很容易琅琅上口。若是律詩,則偶數句2468句要押韻。
五言詩,通常讀法都是上2下3,即是讀前面2個字小停頓,再讀後面3個字。七言詩,通常讀法都是上4下3,即是讀前面4個字小停頓,再讀後面3個字。
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詩,唐李白,靜夜思,是五言絕句。
「 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,舉頭望明月,低頭思故鄉。」
我為了查資料,無意中發現了很棒的網頁,這裡提供我找到的途徑,讓大家一起來聆聽很棒的創作歌曲。歌名叫明月光,作曲:馬上又,作詞:梁芒男,演唱:馬上又,張瑤。歌詞前面每一句,都是以靜夜思為開頭,真是nice極了。
接著就能聽到優美的男女合唱,優美又耐聽的明月光了。而且可以無限制的聽歌,你也可以一邊看網誌,一邊聽這首歌唷!更厲害的是作詞者梁芒男,他也能把改編版都做成押ㄤ韻呢!如除了第3句以外,每句都押ㄤ韻,(亮上黃,窗燙淌香恙量場鴦塘往亮當茫長,窗狂淌黃香)。共有22個字都押ㄤ韻,所謂押ㄤ韻,就是每個國字的注音符號,上面叫(聲母),下面叫(韻母),如亮字,聲母是(ㄌ),韻母是(ㄤ),注音中間的(一)可以不用管它,又能符合本首歌之辭意,這就是做詩詞者的厲害之處啊,真是佩服佩服呀!
接著介紹一首有名的七言絕句,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朝 王維
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。
請按此: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。
請按此: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。陳耀南教授主講。
「獨在異鄉為異客,每逢佳節倍思親。」
王維孤獨的流落到舉目無親的異鄉客居,寫這首詩時,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,每逢佳節就更加思念親人。而且越是繁華熱鬧,在茫茫人海中的遊子就越顯得孤孑無親。
「遙知兄弟登高處,偏插茱萸少一人 。」
今天是重陽節,我知道兄弟們一定都去登山避邪, 而每個人的身上也都繫著茱萸袋,卻單單少了一個我。古代中國,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,登高時佩帶茱萸囊,據說可以避災。茱萸,一名越椒,一種有香氣的植物。發現少了一位兄弟──自己不在內。好像遺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鄉的兄弟共度佳節,反倒是兄弟們佳節未能完全團聚;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,反倒是兄弟們的缺憾更須體貼。
這首七言絕句是王維十七歲時所作的,從他這首詩中,我們不難體會出當時他客居他鄉的那份辛酸。十七歲的年齡,通常還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,然而王維已身處異地,怎不令他傷感?
最後介紹:杜甫的客至,是一首五言律詩。
寫杜甫款待客人的熱誠和真率,以及賓主共飲的忘情之樂。
「舍南舍北皆春水,但見群鷗日日來。」
草堂的南北都是春水,只見成群的鷗鳥每天到來。
「花徑不曾緣客掃,蓬門今始為君開。」
花徑沒有為客人打掃,茅屋的門今天才為您打開。
「盤飧市遠無兼味,樽酒家貧只舊醅。」
盤裡的熟食因為離市集遠,沒有多種的菜餚,
又因為家裡窮,杯子裡只有舊日釀的酒。
「肯與鄰翁相對飲,隔籬呼取盡餘杯。」
如果願意和鄰居老翁對飲,那就隔著籬笆把他們叫來一起喝。
但是去年我在東京大田區的池上圖書館,看日文的書,發現中國的詩,一旦翻譯成日文字的詩後,就變了。我覺得有三點變了。
(第一):日文的結構跟中文不一樣,中文是主詞加動詞加受詞,如我愛你。日文卻是主詞加受詞,最後才是動詞,如我愛你,就變成,我你愛。
(第二):字數不一樣了,中文每句固定很整齊的七言,七個字,但翻譯成日文後,不再每句七個字了,而是有長有短,如果以中國詩的標準,句子的長度有長有短,參差不齊,那就叫新詩,也叫白話詩了。
( 第三):日文的句尾的押韻,就不見了。當然味道也會變了。
味道雖然變了,但是中國古代詩詞,裡面蘊藏著古人很多的智慧結晶,所以還是值得翻譯的。
崔護的這首詩,叫做七言絕句,,每句七個字,叫做七言,言代表字,
共有四句,叫做絕句,若是八句,就叫律詩。
124句的句尾要押韻,如124句尾的(中,紅, 風),三個字都是同樣的ㄥ韻,所以很好記住。很容易琅琅上口。若是律詩,則偶數句2468句要押韻。
五言詩,通常讀法都是上2下3,即是讀前面2個字小停頓,再讀後面3個字。七言詩,通常讀法都是上4下3,即是讀前面4個字小停頓,再讀後面3個字。
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詩,唐李白,靜夜思,是五言絕句。
「 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,舉頭望明月,低頭思故鄉。」
我為了查資料,無意中發現了很棒的網頁,這裡提供我找到的途徑,讓大家一起來聆聽很棒的創作歌曲。歌名叫明月光,作曲:馬上又,作詞:梁芒男,演唱:馬上又,張瑤。歌詞前面每一句,都是以靜夜思為開頭,真是nice極了。
接著就能聽到優美的男女合唱,優美又耐聽的明月光了。而且可以無限制的聽歌,你也可以一邊看網誌,一邊聽這首歌唷!更厲害的是作詞者梁芒男,他也能把改編版都做成押ㄤ韻呢!如除了第3句以外,每句都押ㄤ韻,(亮上黃,窗燙淌香恙量場鴦塘往亮當茫長,窗狂淌黃香)。共有22個字都押ㄤ韻,所謂押ㄤ韻,就是每個國字的注音符號,上面叫(聲母),下面叫(韻母),如亮字,聲母是(ㄌ),韻母是(ㄤ),注音中間的(一)可以不用管它,又能符合本首歌之辭意,這就是做詩詞者的厲害之處啊,真是佩服佩服呀!
接著介紹一首有名的七言絕句,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朝 王維
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。
請按此: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。
請按此: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。陳耀南教授主講。
「獨在異鄉為異客,每逢佳節倍思親。」
王維孤獨的流落到舉目無親的異鄉客居,寫這首詩時,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,每逢佳節就更加思念親人。而且越是繁華熱鬧,在茫茫人海中的遊子就越顯得孤孑無親。
「遙知兄弟登高處,偏插茱萸少一人 。」
今天是重陽節,我知道兄弟們一定都去登山避邪, 而每個人的身上也都繫著茱萸袋,卻單單少了一個我。古代中國,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,登高時佩帶茱萸囊,據說可以避災。茱萸,一名越椒,一種有香氣的植物。發現少了一位兄弟──自己不在內。好像遺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鄉的兄弟共度佳節,反倒是兄弟們佳節未能完全團聚;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,反倒是兄弟們的缺憾更須體貼。
這首七言絕句是王維十七歲時所作的,從他這首詩中,我們不難體會出當時他客居他鄉的那份辛酸。十七歲的年齡,通常還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,然而王維已身處異地,怎不令他傷感?
最後介紹:杜甫的客至,是一首五言律詩。
寫杜甫款待客人的熱誠和真率,以及賓主共飲的忘情之樂。
「舍南舍北皆春水,但見群鷗日日來。」
草堂的南北都是春水,只見成群的鷗鳥每天到來。
「花徑不曾緣客掃,蓬門今始為君開。」
花徑沒有為客人打掃,茅屋的門今天才為您打開。
「盤飧市遠無兼味,樽酒家貧只舊醅。」
盤裡的熟食因為離市集遠,沒有多種的菜餚,
又因為家裡窮,杯子裡只有舊日釀的酒。
「肯與鄰翁相對飲,隔籬呼取盡餘杯。」
如果願意和鄰居老翁對飲,那就隔著籬笆把他們叫來一起喝。
(第一):日文的結構跟中文不一樣,中文是主詞加動詞加受詞,如我愛你。日文卻是主詞加受詞,最後才是動詞,如我愛你,就變成,我你愛。
(第二):字數不一樣了,中文每句固定很整齊的七言,七個字,但翻譯成日文後,不再每句七個字了,而是有長有短,如果以中國詩的標準,句子的長度有長有短,參差不齊,那就叫新詩,也叫白話詩了。
( 第三):日文的句尾的押韻,就不見了。當然味道也會變了。
味道雖然變了,但是中國古代詩詞,裡面蘊藏著古人很多的智慧結晶,所以還是值得翻譯的。
伊豆高原的山茱萸。 |
中文五言,日文翻譯詩變成長短句,對照組。 中文說:(舉頭望明月),日文登錄為(頭舉山月望), 詩意是一樣的,字不同亦無妨。 |
你們有發現,動詞在主詞後面嗎? 大字是漢字,旁邊的小字是日文,你會了多少啊? |
這是杜甫的七言律詩,名句,蓬門今始為君開。 日文的(來)讀為台語的(去)的聲音,真是有趣又容易讓人搞迷糊? 所以台語說要去日本,會說成來去日本。 |
每逢佳節你有倍思親呢 ? 日文為(佳節逢 每倍 親思),習慣就好。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