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西林寺壁 (宋﹒蘇軾)
橫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。
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。
這是宋朝蘇軾的“題西林寺壁”七言絕句。東坡其實最令人稱道的是,他在顛沛流離的一生中,仍能保有一顆豪邁豁達、寬厚悲憫的心。所以清朝鄭板橋,在一封家書中,曾寫道:“東坡一生覺得世上沒有不好的人,最是他的好處。
題西林寺壁”是一首家喻戶曉,人人耳熟能詳的千古名詩。是蘇軾登臨廬山,飽覽奇絕之後的有感之作。此詩不在細微處著墨,全從宏觀角度著眼。 “橫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。”東坡瀏覽廬山的風景,是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,千姿萬態,面貌風情各有不同。從這邊看是平緩的山嶺,從那邊看是陡峭的山峰。遠望或近觀,總是產生新奇之感。 “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。”因為身在山中,視線被四周圍的環境擋住,就看不到廬山的真相了。
橫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。
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。
這是宋朝蘇軾的“題西林寺壁”七言絕句。東坡其實最令人稱道的是,他在顛沛流離的一生中,仍能保有一顆豪邁豁達、寬厚悲憫的心。所以清朝鄭板橋,在一封家書中,曾寫道:“東坡一生覺得世上沒有不好的人,最是他的好處。
題西林寺壁”是一首家喻戶曉,人人耳熟能詳的千古名詩。是蘇軾登臨廬山,飽覽奇絕之後的有感之作。此詩不在細微處著墨,全從宏觀角度著眼。 “橫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。”東坡瀏覽廬山的風景,是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,千姿萬態,面貌風情各有不同。從這邊看是平緩的山嶺,從那邊看是陡峭的山峰。遠望或近觀,總是產生新奇之感。 “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。”因為身在山中,視線被四周圍的環境擋住,就看不到廬山的真相了。
星雲法師曾說了下列兩個故事: |
(1) 有一個人有七頭牛,他在牛背上數牛,怎麼數都少了一頭。不放心地下來重數,沒錯啊!是七頭牛,一頭不少。再跨上牛背一數,咦!怎麼又少了一頭?為什麼呢?這猶如在廬山不知廬山真面目啊。 (2) 過去,有一個少女照鏡子時,一時恍惚生出錯覺,嚇!鏡中人怎麼沒有頭?情急之下精神意志錯亂了,奔出門到處找頭。見到這個人就叫「還我的頭來!」見到那個人也說「還我的頭來!」拉拉扯扯地到處跟人要頭,半路遇到一個和尚,就扯著喊:「還我的頭來!」和尚看出她的病況,揚手打了她一個耳光,少女怔怔地質問:「你為什麼打我?」「我打妳哪裡了?」「你打我的頭!」「頭既然在妳身上,為什麼還要向我要頭?」一言驚覺,少女如夢初醒。 |
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