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天晚上3/26日,我由池上換到洗足池站來住,晚上十點多走到洗足池,我賞到了夜櫻,發現洗足池四周的櫻花跟本門寺一樣,都處於盛開狀態。
因為櫻花的花苞期長,幾個月,開花期則很短,一週前後而已,人們通常賞花不賞花苞,所以把握時間也賞夜櫻。
我來日本第一次聽孩子說要賞夜櫻,我當下直覺就說:(一ㄝˋㄧㄥ)有什麼好賞的 ,他們好吵喔!原來是之前,我曾經去屏東市友人家住過,多年不見的堂姊妹相聚當然聊個不停,我堂嫂就說:你們比夜鷹還吵呢!我們只顧聊天,不知有夜鷹的存在,被點醒不要說話,專心睡覺,這時才聽見屏東的夜鷹真是吵啊!因為夜鷹的叫聲,是高音部的,又尖銳,而且是長長的一聲,叫完又會再叫,連續不斷的叫,叫到你聽累了,也睡著了。所以我才說夜鷹有什麼好賞的。
後來才知道,原來日本的夜櫻不是台灣屏東的夜鷹啊,此櫻非彼鷹,真是雞同鴨講啊。
因為櫻花的花苞期長,幾個月,開花期則很短,一週前後而已,人們通常賞花不賞花苞,所以把握時間也賞夜櫻。
我來日本第一次聽孩子說要賞夜櫻,我當下直覺就說:(一ㄝˋㄧㄥ)有什麼好賞的 ,他們好吵喔!原來是之前,我曾經去屏東市友人家住過,多年不見的堂姊妹相聚當然聊個不停,我堂嫂就說:你們比夜鷹還吵呢!我們只顧聊天,不知有夜鷹的存在,被點醒不要說話,專心睡覺,這時才聽見屏東的夜鷹真是吵啊!因為夜鷹的叫聲,是高音部的,又尖銳,而且是長長的一聲,叫完又會再叫,連續不斷的叫,叫到你聽累了,也睡著了。所以我才說夜鷹有什麼好賞的。
後來才知道,原來日本的夜櫻不是台灣屏東的夜鷹啊,此櫻非彼鷹,真是雞同鴨講啊。
請按此:
請按此:
請按此:
請按此:
我是個不喜歡夜生活的人,所以覺得夜櫻沒什麼好賞的,不過就是在視線昏暗下賞櫻,拍起照來沒有白天的好看,但是年輕人就是愛這種朦朧的氣氛下,藉賞夜櫻之名,行聊天聚會之實罷了,人各有所好,各自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吧!
前幾天介紹賞鳥,不免讓我想起這首詩,分享給大家。
請按此:
這首詩是白居易居母喪而守制在家時的作品,借慈烏的夜啼,來說明母愛的偉大,她給予子女的恩惠,無論如何也報答不了的。 藉歌頌慈烏的孝心,來斥責不孝的人,連禽獸也不如。
慈烏夜啼 白居易
詩人白居易的母親晚年為病所苦,後來跌落坎井而死。白居易在守喪間寫下這首詩,從詩文中的「未盡反哺心」,我們可以明瞭他「子欲養而親不待」的心情。這首詩一方面在宣洩自己悲情,一方面諷諭世上不孝的人。
慈烏喪母,日夜悲啼,守著故巢不忍心離開。慈烏是烏鴉的一種,相傳這種鳥能反哺報恩,所以叫牠慈烏,因為每天每晚啼叫,引發詩人的感動,感動慈烏的思念母親,如同剛剛喪 母的白居易,想養親已永無機會,心中無 限的悲痛。
接著寫慈烏對著夜空啼叫,叫聲淒厲,叫人聽了為之落淚。而慈烏悲啼不停,是不能盡到反哺的心意。因為經年累月如此,才用「夜夜」來強調。而在「夜半」時分,一片寂靜,萬物都已安然入睡,獨獨慈烏思母鳴叫,聽在同是喪母的白居易耳中,思親的心更加綿長。
作者站在鳥群中作思考,說明慈烏不同於其餘的鳥類,並指出因為親恩,使得慈烏哀傷不已。這四句採用問答方式進行,由回答中明確說出母親的恩重如山,慈烏為何會經年夜啼?原因全在這裡。
最後六句組成一個單位,舉吳起為例子,以吳起棄親離家和慈烏對比,凸顯慈烏的不平凡,而且規勸世人要孝順。慈烏都知道要盡孝了,何況人為萬物之靈,如果不知報答親恩,那麼連禽獸都不如了。句中連用兩次「慈烏」,有讚美和憐愛的意味。
慈烏失其母,啞啞吐哀音,
慈烏失去了牠的母親,哀傷的一直啞啞啼哭
畫夜不飛去,經年守故林。
早晚守著舊樹林,整年都不肯飛離。
夜夜夜半啼,聞者為沾襟;
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,聽到的人也忍不住淚濕衣襟,
聲中如告訴,未盡反哺心。
慈烏的啼哭聲彷彿在哀訴著自己未能及時盡到反哺孝養之心。
百鳥豈無母,爾獨哀怨深?
其他各種鳥類難道沒有母親?為什麼只有慈鳥你特別哀怨呢?
應是母慈重,使爾悲不任。
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!
昔有吳起者,母歿喪不臨,
以前有位名叫吳起的人,母親去世竟不奔喪;
嗟哉斯徒輩,其心不如禽!
哀嘆這類的人,他們的心真是禽獸不如啊!
慈烏復慈烏,鳥中之曾參。
慈烏啊慈鳥~你真是鳥類中的曾參啊!
(註:曾參是孔子弟子中以孝心孝行稱著的門生)
慈烏失去了牠的母親,哀傷的一直啞啞啼哭
畫夜不飛去,經年守故林。
早晚守著舊樹林,整年都不肯飛離。
夜夜夜半啼,聞者為沾襟;
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,聽到的人也忍不住淚濕衣襟,
聲中如告訴,未盡反哺心。
慈烏的啼哭聲彷彿在哀訴著自己未能及時盡到反哺孝養之心。
百鳥豈無母,爾獨哀怨深?
其他各種鳥類難道沒有母親?為什麼只有慈鳥你特別哀怨呢?
應是母慈重,使爾悲不任。
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!
昔有吳起者,母歿喪不臨,
以前有位名叫吳起的人,母親去世竟不奔喪;
嗟哉斯徒輩,其心不如禽!
哀嘆這類的人,他們的心真是禽獸不如啊!
慈烏復慈烏,鳥中之曾參。
慈烏啊慈鳥~你真是鳥類中的曾參啊!
(註:曾參是孔子弟子中以孝心孝行稱著的門生)
詩人白居易的母親晚年為病所苦,後來跌落坎井而死。白居易在守喪間寫下這首詩,從詩文中的「未盡反哺心」,我們可以明瞭他「子欲養而親不待」的心情。這首詩一方面在宣洩自己悲情,一方面諷諭世上不孝的人。
接著寫慈烏對著夜空啼叫,叫聲淒厲,叫人聽了為之落淚。而慈烏悲啼不停,是不能盡到反哺的心意。因為經年累月如此,才用「夜夜」來強調。而在「夜半」時分,一片寂靜,萬物都已安然入睡,獨獨慈烏思母鳴叫,聽在同是喪母的白居易耳中,思親的心更加綿長。
作者站在鳥群中作思考,說明慈烏不同於其餘的鳥類,並指出因為親恩,使得慈烏哀傷不已。這四句採用問答方式進行,由回答中明確說出母親的恩重如山,慈烏為何會經年夜啼?原因全在這裡。
最後六句組成一個單位,舉吳起為例子,以吳起棄親離家和慈烏對比,凸顯慈烏的不平凡,而且規勸世人要孝順。慈烏都知道要盡孝了,何況人為萬物之靈,如果不知報答親恩,那麼連禽獸都不如了。句中連用兩次「慈烏」,有讚美和憐愛的意味。
洗足池的夜櫻,晚上的櫻花。 |
在本門寺的烏鴉,不同的姿態。 |
烏鴉啊!啊!啊!的叫著。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